內循環(huán)厭氧處理技術(shù)(IC)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荷蘭PAQUES公司研發(fā)成功,并推入國際廢水處理工程市場(chǎng)。IC反應器相似由2層UASB反應器串聯(lián)而成。按功能劃分,反應器由下而上共分為5個(gè)區:混合區、第1厭氧區、第2厭氧區、沉淀區和氣液分離區。
IC結構圖
IC反應器的構造及其工作原理決定了其在控制厭氧處理影響因素方面比其它反應器更具有優(yōu)勢。
(1)容積負荷高:IC反應器內污泥濃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內循環(huán),傳質(zhì)效果好,進(jìn)水有機負荷可超過(guò)普通厭氧反應器的3倍以上。
(2)節省投資和占地面積:IC反應器容積負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應器3倍左右,其體積相當于普通反應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應器的基建投資。而且IC反應器高徑比很大(一般為3~8),所以占地面積特別省,非常適合用地緊張的工礦企業(yè)。
(3)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低濃度廢水時(shí),反應器內循環(huán)流量可達進(jìn)水量的2~3倍。大量的循環(huán)水和進(jìn)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質(zhì)得到充分稀釋?zhuān)蟠蠼档土硕疚飳捬跸^(guò)程的影響。
COD容積負荷大幅度提高,使IC反應器具備很高的處理容量,同時(shí)也帶來(lái)了不少新的問(wèn)題和弊端:
(1)從構造上看,IC反應器內部結構比普通厭氧反應器復雜,設計施工要求高。
(2)由于IC反應器沒(méi)有外循環(huán),反應器內循環(huán)主要靠產(chǎn)生大量沼氣(水)作動(dòng)力,才能使污泥系統負荷提高,所以IC反應器進(jìn)水有機物基質(zhì)濃度(CODCr計)一般不能小于2000mg/L。
UASB、EGSB、IC工藝技術(shù)比較
指標 | UASB | EGSB | IC |
工藝技術(shù) | 成熟、較先進(jìn) | 成熟、先進(jìn) | 成熟、先進(jìn) |
容積負荷 kgCOD/m3/d |
1-2 | 1.3-3.5 | 5-10 |
上流速度 | 1-3m/h | 3-5 m/h | 8m/h |
占地面積 | 較大 | 較小 | 最小 |
耐負荷沖擊 | 較強 | 較強 | 最強 |
維修 | 少 | 少 | 較少 |
副產(chǎn)品可用性 | 厭氧污泥、沼氣 | 厭氧顆粒污泥、絮狀污泥、沼氣 | 厭氧顆粒污泥、沼氣 |
搬遷可能性 | 可能 | 可能 | 可能 |
運行穩定性 | 穩定 | 穩定 | 穩定 |
運行成本 | 較低 | 低 | 較高 |
投資 | 較低 | 較高 | 最低 |
出水水質(zhì) | 較好 | 較好 | 好 |
水質(zhì)要求:SS含量小于300mg/L,鈣鎂離子含量小于1000mg/L,硫酸根離子含量小于300mg/L。
厭氧塔防鈣化措施:
1、二沉池污泥回流,降低鈣鎂離子濃度。
2、獨特的內部核心部件。
3、獨家防鈣化工藝技術(shù),使鈣鎂離子節流率由常規的50-90%降低到5-15%之間。